-
- 农具耧车模型 耧车:是一种可将犁地、开沟、下种、覆土等工作一次完成的农具。耧车最早出现于汉代,据东汉《政论》中记载,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,俗称三脚耧,下有三个开沟器,播种时,用一头牛拉着耧车,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,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,一举多得,省时省力,故其效率可达到“日种一顷”,大大提高古代农民的播种效率。
-
12
-
- 农具翻车模型 翻车:古代提水工具。亦称“龙骨水车”、“踏车”、“水车”,省称“龙骨”。这种提水设施历史悠久。因为其形状犹如龙骨,故名“龙骨水车”。据《后汉书》记载,其发明于东汉东汉末年,三国时改造并用于农业生产。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,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。最初利用人力转动轮轴灌水,后来由于轮轴的发展和中国机器制造技术的进步,发明了二以畜力、风力和水力作为动力的龙骨水车,并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。多用于南方水池陂塘稻田灌溉。为世界上出现最早、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。
-
-
- 农具石磨模型 石磨:石磨作为一种古老的粮食加工工具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起源。据《谈古论今话石磨》史料记载,石磨起源于春秋战国石器时代,最初被称为“ ”到了汉代才正式称为“磨”。相传石磨是由春秋时期的著名工匠鲁班发明的。他通过观察和思考,利用两块石头凿制出原始的磨具,从而解决了当时粮食加工的难题。早期的石磨形态较为原始,磨齿以洼坑为主流,坑的形状有长方形、圆形、三角形等多样,极不规则。这一时期的石磨主要用于手工操作,效率较低。
-
-
- 农具曲辕犁模型 曲辕犁:由木材和铁制成,犁身呈曲线,两端向外弯曲,形似辕轮。犁头部有一根尖锐的铁头,用于犁地时刨开土壤。在圆曲犁出现之前,汉代常用的是直辕犁,但直辕犁非常笨重,需要两头牛才可拉动,到了唐代时,便升级成了圆曲犁,犁辕弯曲,小巧灵活,转向轻松,还可以调节翻土深度和角度,最重要的是省力。圆曲犁在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,它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。虽然现代农业已经普遍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耕作,但圆曲犁作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象征,仍然具有历史和文化的意义。
-
-
- 农具谷风车模型 谷风车:公元前一世纪,西汉时中国已有扬去谷物中的枇糠用的风车。欧洲约一千四百年后才有类似的风车。扇车主要用于清除谷 物颗粒中的糠枇(bi),由车架、外壳、风扇、喂料斗及调节门等构成。工作时将粮食放进上边的喂料斗,手摇风扇,喂料斗下边就有风吹过,开启调节门,谷物在重力作用下会缓缓落下,密度小的谷壳及轻杂物被风力吹出机外,而密度大饱满的谷物直接流出在下边出料口。这样,就把糠秕与谷物分开。风扇车的组成是在一个轮轴上安装若干扇叶,转动轮轴就可产生强气流。王祯《农书》所绘的风扇车,轮轴上亦装曲柄连杆,以脚踏连杆使轮轴转动。
-
-
- 耒耜模型 耒耜(lěisì):耒耜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,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、播种庄稼。后来这种农具被大禹用于治水,成为了治水的“神器”,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,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。耒耜是一种组合工具,主要是用来挖土和铲土,它靠前面的耒插入地下,耜是手柄,操作耜就可以实现挖土和铲土。耒耜出现在新石器晚期,为先秦时期汉族的主要农耕工具。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、播种庄稼。后来,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,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,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。耒耜耒是柄,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。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。使用
-
-
- 农具石磨模型 石磨:石磨作为一种古老的粮食加工工具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起源。据《谈古论今话石磨》史料记载,石磨起源于春秋战国石器时代,最初被称为“ ”到了汉代才正式称为“磨”。相传石磨是由春秋时期的著名工匠鲁班发明的。他通过观察和思考,利用两块石头凿制出原始的磨具,从而解决了当时粮食加工的难题。早期的石磨形态较为原始,磨齿以洼坑为主流,坑的形状有长方形、圆形、三角形等多样,极不规则。这一时期的石磨主要用于手工操作,效率较低。
-
-
- 中式乡村农家乐农具编织箩筐石磨磨盘木桶
-
123456789...200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