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农具翻车模型 翻车:古代提水工具。亦称“龙骨水车”、“踏车”、“水车”,省称“龙骨”。这种提水设施历史悠久。因为其形状犹如龙骨,故名“龙骨水车”。据《后汉书》记载,其发明于东汉东汉末年,三国时改造并用于农业生产。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,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。最初利用人力转动轮轴灌水,后来由于轮轴的发展和中国机器制造技术的进步,发明了二以畜力、风力和水力作为动力的龙骨水车,并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。多用于南方水池陂塘稻田灌溉。为世界上出现最早、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。
-
17
-
- 农具曲辕犁模型 曲辕犁:由木材和铁制成,犁身呈曲线,两端向外弯曲,形似辕轮。犁头部有一根尖锐的铁头,用于犁地时刨开土壤。在圆曲犁出现之前,汉代常用的是直辕犁,但直辕犁非常笨重,需要两头牛才可拉动,到了唐代时,便升级成了圆曲犁,犁辕弯曲,小巧灵活,转向轻松,还可以调节翻土深度和角度,最重要的是省力。圆曲犁在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,它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。虽然现代农业已经普遍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耕作,但圆曲犁作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象征,仍然具有历史和文化的意义。
-
12
-
- 商填墨刻辞卜甲 商填墨刻辞卜甲: 1936年出土于安阳殷墟,现藏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。 此为两片腹甲缀合而成的对贞卜辞,刻字有填墨,刻有甲骨文33字。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写(或刻)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。那时商王室遇大事要占卜吉凶并记录,形成卜辞,内容涵盖职官、军队、刑罚、农业、田猎、畜牧、手工业、商业、科学技术、宗教、祭祀等。我们所见的甲骨文,大部分用尖利工具契刻,也有墨书或朱书。殷商早期,字形较大,字体粗犷;康丁以后,字体趋工整秀丽;晚期字形变小,刻写更精美。
-
-
- 农业无人机缩尺模型
-
-
- 农业无人机
-
-
- 三星堆陶盉模型 陶盉是出土于三星堆的一件文物,现收藏于三星堆博物馆。 [1]陶盉是三星堆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的一种陶器。器顶有一半圆形口,一侧有一管状短流。器身微束,一侧有一宽鋬。有三个中空的袋状足与器身相通,这既可以增加容量,又方便生火加温。陶盉是一种温酒器,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酒器,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相当繁荣,已有大量的剩余粮食用于酿酒。 [1]出土环境
-
-
- 19农业生态园 观光园 农家乐农庄 园林 景观 现代乡村公园景观 现代风格蔬果屋 蔬果 中式休憩景观 廊架 景墙 菜园篱笆乐园
-
-
- 农业机器人
-
-
- 耒耜模型 耒耜(lěisì):耒耜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,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、播种庄稼。后来这种农具被大禹用于治水,成为了治水的“神器”,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,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。耒耜是一种组合工具,主要是用来挖土和铲土,它靠前面的耒插入地下,耜是手柄,操作耜就可以实现挖土和铲土。耒耜出现在新石器晚期,为先秦时期汉族的主要农耕工具。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、播种庄稼。后来,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,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,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。耒耜耒是柄,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。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。使用
-
-
- 工兵铲,铁锹C4D模型 Modeling shovel
-
上一页123456789...75下一页